(2021年5月27日)
華 關
同志們:
今天,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縣科技創新大會,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,認真貫徹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決策部署和全省、全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,部署全縣科技創新工作。剛才,智光同志通報了2020年全縣科技創新工作情況及2021年工作要點;廣東伯克生物醫藥有限公司、萬達工業的負責同志分別作了交流發言,講得都很好。同時,會上還為廣東省博士工作站、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進行了授牌,希望各企業珍惜榮譽、再接再厲,為始興科技創新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這里,我講3點意見。
一、統一思想、提高認識,切實增強做好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??倳洀娬{,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,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,誰就能占領先機、贏得優勢;越是欠發達地區,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。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,進一步闡明了科技創新對于當代中國的極端重要性,闡明了新形勢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、扎實推進科技創新的極端重要性,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。
省委、市委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,5月20日,省委、市委先后召開全省、全市科技創新大會,專題部署科技創新工作。省委李希書記強調,要深刻認識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意義,以更大力度、更實舉措推進科技創新強省建設落地見效,奮力書寫科技自立自強的廣東篇章。市委瑞軍書記指出,要以平臺為載體打造科技創新戰略節點,以企業為主體提升創新能力,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,以深化科技領域改革為重點激發創新活力,不斷推動韶關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,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、市委工作要求上來,切實抓緊抓實科技創新工作。
去年以來,全縣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工作的決策部署和省委、市委工作要求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積極對接優質創新資源,大力培育創新主體,扎實推進創新平臺建設,取得了明顯成效。2020年,全縣共有9家企業(重新認定6家、新認定3家)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,總數達15家;高新技術企業產值40.12億元,同比增長24.48%;新增省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;指導和協助企業申請省、市級產業類和創新類惠企資金共4298萬元;華洲木業有限公司成功獲批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。
在肯定成績的同時,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,當前我縣科技創新仍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,主要表現在:一是科技創新基礎仍然薄弱。科技創新投入不足,全縣R&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為1.33%,低于全市平均水平(全市1.45%)。創新平臺數量較少,質量還不夠優,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僅4家,占全市的6%(全市72家),在發揮資源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還不夠明顯。二是創新主體實力還不夠強。全縣高新企業15家,僅占全市的4.87%(全市308家),僅有1家(日本電產)產值過10億元。企業和高校、科研院所的聯系不夠緊密,規模企業開展產學研聯合占比不到20%,創新成果轉化效率不高。三是科技創新人才缺乏。受區位條件、工資待遇、生活條件等因素影響,科技創新人才引進難,2020年全縣引進產業科技人才2人,占全市406人的0.49%;部分產業科技人才緊缺,尤其是工程技術、高新技術領域技術人才缺口較大。四是創新氛圍還不夠濃。有的領導干部認為始興作為欠發達地區,科技創新與我們無關,始興也搞不了科技創新;個別企業科技創新意識、自主創新能力不強,科技創新投入不足;全縣上下崇尚創新、鼓勵創新的氛圍有待進一步形成,等等。針對以上問題,我們要高度重視,采取有力措施,認真加以解決。
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,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。特別是在碳達峰、碳中和“3060目標”背景下,無論是推動能源替代、新舊動能轉換,還是增強固碳能力,科技創新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始興作為北部生態發展區的中堅力量,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開好局、起好步,絕不能走拼資源、犧牲環境、高耗能、低水平的粗放型傳統老路,必須堅定不移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根本途徑,緊跟全省科技創新戰略布局,積極對接“雙區”創新資源,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,不斷開創始興高質量發展新局面。
二、突出重點、精準發力,切實推動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
要牢固樹立“抓創新就是抓發展、謀創新就是謀未來”的理念,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,加快集聚創新資源、提升創新能力、優化創新環境,不斷推動始興科技創新工作邁上新臺階。
(一)著力在打造創新平臺上實現新提升。科技創新平臺和項目是創新資源集聚、創新人才施展才華、創新成果孵化轉化的重要載體。要加大科技招商力度,用好用足用活創新資源,加強市級以上創新平臺建設,爭取在電子信息、機械制造、辦公文具等產業領域新建一批市級以上工程中心、企業技術中心、重點實驗室、院士工作站、博士工作站等創新平臺,今年重點抓好建滔積層板、聯豐醫用等企業申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。要鼓勵企業聯合高校、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進行產學研一體化建設,深化技術攻關、技術服務、創業孵化、科技金融、成果轉化等領域的協同創新,打造一批“產學研用”創新創業平臺。要依托工業園區打造創新發展引擎,對標省級高新區創建標準,完善配套設施建設、加速集聚創新資源,把工業園區打造成為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主戰場,作為對接融入“雙區”的主陣地。
(二)著力在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上實現新提升。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,對新技術、新產品、新市場最為敏感。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意識,引導企業加大研發力度,提升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,走“專精特新”發展道路,實現發展專業化、技術特色化、創新持久化。要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,落實國家、省、市扶持高新技術企業政策,加快推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為高新技術企業,力爭今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。要引導企業在加大廠房、設備等有形資產投入的同時,更加注重技術、人才等無形資產的投入,特別要不斷提高研發費用占企業銷售收入中的比重。要積極開展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和“單項冠軍”培育計劃,支持引導忠信、日本電產、永捷電子等企業發揮特長優勢,開展核心、關鍵技術攻關,重點實施“精密微型馬達關鍵技術與器件”“覆銅面板關鍵材料”等重點科技專項,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,提高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。
(三)著力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上實現新提升。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融合,是鏈接科技與經濟、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環節。要突出科技和產業無縫對接,加快構建創新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,推動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。要以科技創新引領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,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節能、節水、降耗新工藝、新技術,推動機械制造等產業加快綠色轉型,力爭今年引導14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,完成技改投資1.8億元。要加快先進制造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,指導汽車零部件、電子信息等產業,通過信息化、數字化、網絡化改造,不斷夯實智能制造要素基礎,逐步向智能制造演進。要主動對接省“雙十產業集群行動計劃”,圍繞發展以光伏、風電等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,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,主動謀劃實施一批重點科技攻關、前沿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,積極開展先進技術的引進、消化、吸收和改良,提升新興產業的技術含量和發展水平。要加強現代農業產業科技支撐,推進數字鄉村建設,深入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行動計劃,推廣應用農業科技成果,提高現代農業科技水平,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“米袋子”“菜籃子”“果盤子”。
(四)著力在深化科技領域改革上實現新提升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;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,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,我們就一定能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。要以實施“全面深化改革年”為契機,堅持問題導向、目標導向、結果導向,深化科技領域“放管服”改革,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,完善科技創新統籌協調、部門協同聯動機制,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。要按照省、市部署,落實科技成果使用權、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,建立有利于成果轉化、創新產出的引導機制,推動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,進一步激發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,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。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,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,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創造、運用、保護、管理和服務制度,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,提升全民知識產權保護意識。
(五)著力在引進創新人才上實現新提升。人才是創新的根基,是創新的核心要素。要堅持把科技人才放在科技創新的優先位置,健全人才引進、培養、激勵機制,打造一流的創新人才集聚環境,擇天下英才而用之,激勵他們爭當科技創新的推動者、實踐者和引領者。要堅持政府引才與企業引智并重,深入實施“丹霞英才計劃”,建立柔性引才長效機制,依托高新技術企業、新型研發機構等,著力引進始興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科技創新團隊、科技領軍人才、企業經營管理人才、高技能人才及鄉土人才等各類人才,為始興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。要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,支持中等職業學校精準設置培訓項目和重點專業,靈活運用“人才+項目”、校企聯合招生、“訂單式”培養等方式,深化產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大力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。要加大人才服務力度,建立健全人才保障與激勵政策措施,為人才及其家屬的入戶、教育、醫療、社保、住房、貸款等方面提供便捷服務,切實營造良好干事創業環境和一流的人才生態。
三、加強領導、落實責任,確??萍紕撔赂黜棿胧?/span>落實落細落到位
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。各級各部門要堅持全縣“一盤棋”的思想,切實加強組織領導,強化責任擔當,認真履職盡責,扎扎實實推進科技創新各項工作,為始興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。
(一)壓實工作責任。要參照市的做法,盡快成立縣科技領導小組,加大對科技創新重大規劃、重大政策、重大項目的研究謀劃,加快推進科技創新“十四五”專項規劃編制工作,精準對接省、市科技創新“十四五”規劃,爭取有更多的項目納入省、市規劃布局。相關職能部門要健全部門間溝通協調機制,各司其職、各盡其責、密切配合,抓好科技創新業務指導和服務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“一把手”要加強學習,不斷提高謀創新、抓科技、促發展的能力,努力成為推進科技創新的行家里手。
(二)強化投入保障。要持續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力度,進一步優化科技經費投入模式和結構,集中力量辦大事,把分散的科技資金整合優化起來,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重大項目、重點企業技術研發、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人才引進落地等方面。要落實國家和省、市關于促進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、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,鼓勵銀行、保險、證券、信托、創業投資等機構加強合作,完善科技型企業“投、貸、債、?!甭搫訖C制,引導更多社會資源投入創新,形成財政資金、金融資本、社會資本多方投入的新格局。
(三)弘揚創新精神。要積極倡導敢為人先、勇于創新、包容創新的創新文化,加強對重大科技成果、杰出科技人以及創新型企業典型的宣傳,講好始興的創新創業故事,在全社會逐步樹立創新創業榜樣以及崇尚創新、創業致富的價值導向。要扎實做好新一代科技創新普及工作,推進全國科普示范縣創建工作,推動科學普及進鄉村、進社區、進企業、進校園,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科普教育和研學活動,打造具有始興特色的青少年科普品牌,不斷提升始興社會影響力。
同志們,推進科技創新發展事關始興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局,責任重大、使命光榮。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、接續奮斗,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、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,干出勇立潮頭的新氣勢、干出創新發展的新境界,推動始興“十四五”發展開好局、起好步,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