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 

在全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會上的講話

縣政府黨組成員  湯愛亮 

(2019年4月17日) 

各位領導,同志們:

今天,我們在這里召開全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大會,主要任務是全面總結分析我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,對我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進行再動員、再部署,全力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各項工作,確保今年年底率先在全省獲得縣級國家森林城市的榮譽稱號。等下建華書記還要作重要部署,請大家認真領會,抓好落實。下面我就這項工作講三點意見:

一、充分肯定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工作成效

國家森林城市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最高榮譽,是目前我國對城市生態建設成就的最高評價。2018年,我縣列入首個創森試點縣,全面啟動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,成立以縣委書記任組長、縣長任常務副組長的創建“國家森林城市”工作領導小組,編制創森建設總體規劃、三年攻堅行動計劃等方案,明確了“創森”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任務,全面推進“創森”工作。對照《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》5類共40項指標,我縣大部分已達到或超過了標準要求。一年來,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幾項工作  

 一是扎實開展森林提質行動,促進城鎮綠化美化。對照提升森林質量、增加森林面積、優化產業結構目標,深入開展六大主題行動,全縣封山育林達10.56萬公頃,森林覆蓋率達77.34%,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率為100%,森林火災受害率控制在0.06%以內。

二是扎實開展公園之城行動,改善人居生態環境。新建羅圍濕地公園、南蛇嶺森林公園城市口袋公園,啟動了丹鳳山森林公園升級改造,坪田米椎古樹公園列入2018年省古樹公園建設試點。2018年底,全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8.67%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.2平方米,基本達到“300米見綠,500米見園”要求。

三是扎實開展生態綠廊行動,推進道路綠化建設。大力實施“六道兩江三廊”林分改造和管護提升,在高速公路、鐵路、國道、省道、縣鄉道路兩側,建設道路景觀林網。在江、河、湖、庫等水體沿岸建設環城片林。2018年生態景觀林帶完善提升面積300公頃。

四是開展綠美鄉村行動,促進林業產業發展。大力發展“森林旅游+”等產業項目,新增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27個,培育1個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、4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,林下經濟種養面積達5.1萬畝。

五是扎實推進生態共建共享,培育粵北綠色文化。開設“始興創森”公眾號,評選了樟樹、杜鵑花為我縣的“市樹”“市花”;開展“大地植綠、心中播綠”“森林城市、森林惠民”“健步行”等主題宣傳活動,舉辦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、建設美麗始興”專題文藝晚會及知識問答等等宣傳活動,力營造濃厚的“創森”宣傳氛圍。

過去的一年,我縣大力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,但距離國家的創建標準和上級領導的要求,我們還存在一些差距:一是城區地面停車場綠化率有待提高,科普場所設施建設有待提升;二是城市、學校、社區、鎮街和農村生態文化氛圍還不夠濃厚,群眾對創森的知曉率和參與率不高、生態文化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。

二、對標任務,補齊短板,確保年底成功創建“國家森林城市”

    今年,是我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“拿牌”的攻堅年。3月5日,縣長帶隊去省林業局匯報“創森”工作,省里也支持我縣年內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。4月10日,在全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動員會上,紅軍書記也明確要求,我縣創森工作要在今年底通過驗收,成為全省第一個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縣。各鄉鎮、各部門要圍繞今年成功創建“國家森林城市”的工作目標,堅定信心,狠抓落實,全力推進森林生態、森林服務、森林產業、森林生態文化、森林支撐等5大體系重點工程建設,齊心協力打贏創森這場攻堅戰。

(一)加強森林生態建設。森林生態工程是全縣生態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基礎性載體。當前正值春季造林的黃金時期,各部門要大力落實《始興縣造林綠化三年行動計劃》,確保全縣森林資源穩定增長。

    一是推進森林進城工程。按照城市綠地系統規劃,加快城區增景添綠。重點加快丹鳳山森林公園升級改造、九齡公園提升項目建設,增加配套設施;抓好G220縣城至頓崗段、永安大道北側等重點路段綠化工作;加快羅圍濕地公園、城南濕地公園、石湖公園等建設,完善公園綠地分布格局,增加公園綠地面積。確保新建公園、街旁小游園及廣場綠地增加28.19公頃,公園綠地將增加至144.85公頃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平方米以上。

二是推進生態景觀林帶建設工程。結合路域環境及揚塵專項整治工作,加快實施韶贛高速總甫、馬市出入口和武深高速始興南出入口景觀提升工程,抓好省道32.55公里綠化更新改造,國道56.4公里綠化升級補植,以及武深高速、韶贛高速、韶贛鐵路沿線可視范圍的綠化提升,抓好縣道344線落羽杉景觀綠道的保護建設,著力構建“路在林中、人在景中、一路一景”的美麗畫卷。抓好鄉村道路綠化提升工作,鄉村主干道以鄉土樹為主,優化樹種配置,打造多樹種、多色彩、多層次的森林景觀長廊。

三是推進森林碳匯造林工程。綜合應用“造”“改”“封”等措施,完成碳匯造林2950畝,生態修復2.2萬畝,全民義務植樹43.08萬株,提升森林碳匯能力。

四是推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。全面開展森林撫育、退化林修復、封山育林工作,提高森林質量,培育健康穩定、豐富多樣的森林群落結構,促進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。2019年完成森林撫育3.96萬畝。圍繞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,謀劃實施一批重點生態保護項目。扎實推進石人嶂、梅子窩礦山地質環境修復治理;對城南鎮、隘子鎮、深渡水瑤族鄉等生態受損區域進行生態修復。

五是推進森林村鎮建設工程。以鄉村振興為契機,以綠美古樹鄉村和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為重點,整體推進村莊綠化美化建設,構筑多樹種、多層次、多功能的村莊森林生態系統。創建1個以上森林小鎮,打造10個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和2個綠美古樹鄉村。

六是推進重點區城綠化工程。大力發展森林(濕地)公園,重點抓好城南濕地公園、南蛇嶺公園建設。加強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,完善標識指引系統,健全信息管理。推進城區周邊違規的沙石場、各類堆場等清理綠化。

(二)大力發展森林惠民產業。堅持“產業生態化,生態產業化”,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優、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。

一是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經濟。結合開展“全國森林旅游示范縣”建設,推動中古坑健康小鎮項目、心泉谷溫泉旅游度假小鎮項目建設。通過大力發展生態體驗、山地運動、養生養老、康體健身、林下經濟等業態,并引入部分養生養老研發、培訓機構,構建三養三生產業集群(養生、養心、養老及生態、生活、生產),力爭建設成有區域影響力、產業特色鮮明的健康小鎮,成為韶關市大丹霞區域特色功能板塊。持續探索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路子,努力推動林業更強、林農更富、鄉村更美。

二是發展林下經濟。大力發展林下種植、林下養殖和采集加工為主的林下經濟,不斷完善“公司+專業合作社+基地+農戶”等模式,培養和發揮產業龍頭帶動作用,形成輻射帶動農民共同參與的林下經濟發展新格局,推動規?;?、集約化、產業化經營。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優勢,加大林下經濟推廣力度,重點發展仿野生林下食用菌種植基地、林下草珊瑚、林下養雞、養殖蜜蜂等林下經濟項目。今年全縣申報建設國家級、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各1個。

三是發展林業特色產業經濟。推進集體林業綜合改革。加快特色經濟林種植基地建設。重點加快完善油茶、茶葉、楊梅、枇杷、柑橘、柚、楓樹香菇等經濟林基地建設。

四是發展用材林產業經濟。依托林業生態建設工程,積極吸引多元化的社會資本參與,加大森林經營管理。重點培育速生豐產用材林和珍貴樹種用材林,建設高標準、高水平的示范基地。

五是發展花卉苗木產業經濟。發展苗木花卉交易市場,提供專業技術支撐。在現有花卉苗木基地的基礎上,進一步優化花卉苗木結構,增加科技含量,提高產品質量,提升花卉苗木基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。

    (三)建設森林生態文化。以“大地植綠、心中播綠、全民享綠”為目標,推動形成“全民重視、全民支持、全民發動、全民綠化”的良好氛圍。

一是做好生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。完善提升林業科普宣教中心的基礎設施建設,改造提升自然教育基地建設。改造提升車八嶺自然保護區、南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科普教育基地,沈所紅圍,八一革命烈士陵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結合科普宣傳活動,每年開展自然教育宣傳活動,加強生態宣傳,傳播科學知識。

二是做好生態文化保護工作。加強古樹名木的宣教保護工作,重點保護深渡水米櫧王古樹公園、水南樟樹公園等。進一步完善我縣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,使公眾可通過手機APP一鍵查詢全縣古樹名木相關信息。鼓勵各界通過網絡開展古樹名木養護活動,豐富古樹名木的保護形式。廣泛傳播歷史文化底蘊,帶動生態文化保護與傳播。

三是做好生態文化傳播工作。對“市樹”樟樹、“市花”杜鵑花進行廣泛宣傳,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森林文化創作,充分感受森林獨特價值,推進生態文明共建共享。依托節日活動,結合特色節慶文化,開展系列生態科普宣傳的公眾參與性活動,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“創森”主題宣傳活動,普及創森知識,提高全社會對“創森”工作的知曉度、支持度和參與度。重點籌備開展好4月21日全市統一開展的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主題宣傳活動。

(四)強化森林資源保護。堅持和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管理責任制,將森林資源管理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,提高森林資源管護水平,全力筑牢始興生態屏障。

一是管好“一把刀。持續實施封山育林工作,嚴守生態紅線,嚴格林地管理,規范森林資源管護。深入開展林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,強化林地征占用監管,落實森林采代限額管理措施,依法打擊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,加強巡山護林網格化管理。

二是管住“一把火”。落實好韶關市野外用火管理規定,健全森林防火宣教網絡,全方位開展森林防火宣教活動,實現森林防火工作全民化。加強森林火險預警系統和綜合通信建設,建立和完善預報預警聯合發布、預警響應機制,實現森林預警機制精細化,實現森林防火信息現代化。按標準配備護林員,實現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標準化、演練常態化加強重點地區生物防火林帶建設,嚴控重大森林火災發生,實現森林生物防火網格化。

三是防治“一條蟲”。堅持“預防為主、科學治理、依法監管、強化責任”的方針,大力推行森林健康、無公害防治等治理措施,加快綜合防控體系,加強重大疫情防控責任落實,嚴防有害生物傳入和蔓延。

三、凝聚力量,統籌推進,形成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強大合力

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一項跨部門的綜合性系統工程,時間緊、任務重、要求高,必須統籌各類資源,形成合力,狠抓落實。

一是加強溝通協調,齊抓共管。創森辦要做好指導、組織協調開展有關工作。各鄉鎮要做好森林資源管護工作,尤其是野外用火管理及網格化巡護。各單位對照對國家森林城市各項創建指標及《始興縣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三年攻堅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等落實責任,積極參與,做好資料收集上報工作。

二是加大“創森”宣傳引導,營造濃厚社會輿論氛圍。將“創森”的意義、要求納入縣委中心組學習計劃,組織發動各單位創新宣傳方式,大力宣傳生態文明建設、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意義和要求,挖掘“創森”正面典型,宣傳“創森”工作成效,提高全縣人民關注森林、熱愛森林、保護森林的意識和參與森林城市建設的行動自覺,提高“創森”工作的知曉率、支持率和滿意度。

三是加大資金投入,加快創建進度。加大財政投入力度,積極爭取國家和省支持,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、投資渠道和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有效機制,鼓勵企業、社會團體、公民投資或捐資造林綠化,確保創建所需資金落實到位,保障科普場所、古樹名木保護、森林公園、自然保護區、森林生態廊道進城以及生態景觀林帶工程建設;對照國家森林城市各項創建指標,建立健全目標管理責任制,壓實各部門主體責任,著力調動群眾參與“創森”的積極性,加快城區增綠工程建設、鄉鎮重點區域綠化美化等。

 

同志們,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建設美麗始興的大事,更是惠及民生的好事。各鄉鎮、各部門要積極主動作為,奮力攻堅克難,扎實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,確保今年年底我縣率先在全省獲得縣級國家森林城市的榮譽稱號,為全市全域創森、打造綠色發展始興樣板、推動始興在高質量綠色發展新征程中走在前列而努力奮斗,以優異的生態文明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。

附件下載:

關閉窗口 打印本頁

智能互動 手機版
微信
始興發布
圖片2 圖片1
91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|免费a级毛片无码a∨|欧美不卡精品中文字幕日韩|无码国产免费不卡视频